巴西松(巴拉那松)
巴拉那松(學名:Araucaria angustifolia (Bertol.) Kuntze),屬于南洋杉科南洋杉屬,又稱巴西南洋杉或狹葉南洋杉。作為一種高大喬木,它在植物界中占據獨特地位。其拉丁學名中的“angustifolia”意為“狹葉的”,精準地描述了其葉片狹長的特征。在南洋杉屬中,巴拉那松以其雄偉的樹形和重要的生態、經濟價值而備受矚目。它與同屬的其他植物,如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等,在形態和生長習性上既有相似之處,又存在明顯差異,共同展現了南洋杉科豐富的物種多樣性。
- 中文名稱巴西松(巴拉那松)
- 別稱巴拉那松
- 目松柏目
- 屬屬南洋杉屬
- 拉丁學名Araucaria angustifolia
- 綱松柏綱
- 科南洋杉科
形態特征
生長環境
氣候適應性
巴拉那松對氣候條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它耐干旱,在年降雨量500-3500毫米的地區,無需人工澆水即可正常生長,并能耐受長達5個月的干旱期。其針葉表面覆蓋一層防凍生物蠟,使其能夠承受-20℃的低溫,同時在45℃的高溫環境下也能存活。無論是寒冷的高海拔地區,還是高溫多濕的低海拔地區,巴拉那松均能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
光照需求
巴拉那松是典型的陽性速生樹種,對光照需求較高。在充足的光照條件下,它能進行高效的光合作用,從而實現健康且快速的生長。若處于光照不足、蔭蔽或弱光環境中,其生長發育會受到明顯抑制。由于其樹冠稀疏、自然整枝高且生理補償點低,只有充足的光照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
土壤要求
巴拉那松耐貧瘠,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范圍較廣,能夠在酸性至弱堿性土壤中生長。無論是不同類型的田地、土地,還是山坡,它都能扎根生長。然而,在土層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巴拉那松的生長速度和健康狀況會顯著提升。
空間需求
巴拉那松植株高大,單棵種植時需要至少8×8米的空間。過密種植會影響光照和通風,導致植株發育不良,甚至無法正常授粉結果。當巴拉那松長至3米高時,可在林下套種喜陰農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分布范圍
巴拉那松原產于南美洲,主要分布于巴西、烏拉圭和阿根廷等地,其中巴西南部的巴拉那州是其核心產區。它通常生長在海拔500至2300米的山地環境中。2000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通過林業部和外交部,在聯合國物種辦的協助下,與巴西政府簽約引進了巴拉那松種苗,并在昆明安寧八街溫水村金銀山進行了試種。如今,云南的昆明安寧八街、隆陽區芒寬鄉大麥地、高黎貢山(隆陽段)周邊地區等地均已成功試種。此外,祿勸、玉溪等地也開始大規模成片種植,進一步擴大了其種植范圍。
主要價值
巴拉那松的木材材質優良,樹干筆直堅硬,屬于黑木類高級木材。其木材結構細密,紋理美觀,同時具備良好的強度和耐久性,適用于制作家具、工藝品和建筑板材等。用巴拉那松木材制成的家具不僅堅固耐用,而且外觀典雅,深受消費者青睞。
工業價值
巴拉那松的樹枝和針葉經過提煉,可用于生產工業原料。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在化工和醫藥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例如一些提取物可能具有抗菌、消炎等功效,為相關產業提供了新的研究和開發方向。
觀賞價值
巴拉那松樹形獨特,呈高圓錐狀分枝,整體氣勢恢宏、端莊典雅。無論是孤植于公園、庭院,還是列植于道路兩旁,都能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為環境增添自然之美。因此,它在園林綠化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是景觀設計中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