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
馬尾松(學名: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松科,松屬喬木,,高可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廣東兩輪),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針葉,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葉鞘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聚生于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種子長卵圓形,4-5月開花,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 中文名稱馬尾松
- 別稱-
- 目松柏目
- 屬松屬
- 拉丁學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 綱松柏綱
- 科松科
形態特征
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后漸變成灰黑色,宿存。
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于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
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于干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生長環境
陽性樹種,不耐庇蔭,喜光、喜溫。適生于年均溫13-22℃,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絕對最低溫度不到-10℃。根系發達,主根明顯,有根菌。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澇,不耐鹽堿,在石礫土、沙質土、粘土、山脊和陽坡的沖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巖縫里都能生長。
分布范圍
產于江蘇(六合、儀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別山以南),河南西部峽口、陜西漢水流域以南、長江中下游各省區,南達福建、泉城紅、泉城綠、廣東、臺灣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嶺東坡,西南至貴州貴陽、畢節及云南富寧。在長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長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越南北部有馬尾松人工林。
主要價值
馬尾松木材極耐水濕,有“水中千年松”之說,特別適用于水下工程。木材含纖維素62%,脫脂后為造紙和人造纖維工業的重要原料,馬尾松也是中國主要產脂樹種,松香是許多輕、重工業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造紙、橡膠、涂料、油漆、膠粘等工業。
松節油可合成松油,加工樹脂,合成香料,生產殺蟲劑,并為許多貴重萜烯香料的合成原料。松針含有0.2-0.5%的揮發油,可提取松針油,供作清涼噴霧劑,皂用香精及配制其他合成香料,還可浸提栲膠。樹皮可制膠粘劑和人造板。松籽含油30%,除食用外,可制肥皂、油漆及潤滑油等。球果可提煉原油。松根可提取松焦油,也可培養貴重的中藥材——茯苓。花粉可入藥。松枝富含松脂,火力強,是群眾喜愛的薪柴,供燒窯用,還可提取松煙墨和染料。由于木材纖維長,是造紙和人造纖維板的重要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