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想不到,主要產自北美的木材,竟然通過越南對中國的出口在幾個月內最高暴增了1650%!
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1—7月,越南對中國木材出口量同比增長65.8%,同期出口金額亦是大幅增長94.5%,幾乎實現翻倍。其中,7月單月出口量達到3.63萬立方米,同比增長達到140.6%,同期進口額2462萬美元,同步增長239%。
在這波進口暴漲的浪潮中,白蠟、橡木以及北美硬闊葉鋸材等主要產地為北美地區的木材呈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25年1—7月,越南對中國出口的白蠟同比增長45.4%;對中國出口的橡木同比增長1124.3%;對中國出口的北美硬闊葉鋸材同比增長1650.8%!
那么,為什么原產自北美地區的木材為何會經由越南來到中國?在小編看來,這與3月份中國暫停了從美國直接進口原木有關。
雖然只是暫停了原木進口,對鋸材的進口是允許的,但直接從美國進口還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尤其是后續很可能出現供應不穩的情況,導致國內加工廠難以完成生產。
不過,想做中國北美材生意的越南商家(或者是國內進口商)找到了“曲線救國”的辦法——先把這些北美木材運到越南,簡單處理或中轉,再從越南出口到中國。
然而,這么一繞,運費、時間和在越南的加工、倉儲成本都增加了。但為啥還合算?答案在“關稅壁壘”上。即使多付點運費,可能也比美國直航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劃算。
在美國的森林砍伐的木材,繞了大半個地球,經由越南港口,最后運抵中國工廠。顯然,越南木材成為了中美貿易摩擦下的意外贏家。然而,繞道必然推高最終成本。用這些木材做家具、地板、樂器的廠家,要么忍受利潤壓縮,要么嘗試漲價。
反觀美國,今年前7個月,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木材直接“砍半”,其中原木跌幅高達69%,7月單月對華原木出口更是降至為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美國對中國的鋸材出口減少了12.4%,但在數量上亦達到了59.5萬立方米,遠超越南出口到中國的木材數量。這表明,盡管或許存在經越南轉口的貿易路徑,但并非所有美國木材均通過這一渠道進入中國市場。
早在此前,我們就報道過國內北美材出現“一天一個價”和“有價無市”的情況。那么,現在各位手里有北美材的老板們,你們的北美材價格和銷量如何了?您又覺得這條“越南借道鏈”還能火多久?北美木材的替代品在哪里?歡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想了解更多木業信息,歡迎關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