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關總署公布8月中國原木及鋸材進口初步情況。
數據顯示,2025年8月,我國原木及鋸材進口合計402.9萬立方米,環比7月進口下降13.4%;對比2024年同期下降20.2%,同比實現連續6個月下滑,環比連續5個月下滑。
進口金額方面,8月原木及鋸材進口金額合計58.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3.3%。
整體上看,2025年1至8月,中國累計進口原木和鋸材共3750.8萬立方米,對比2024年同期的4322.2萬立方米下降了13.2%,進口減少571.4萬立方米,平均月度進口數量為468.85萬立方米。1至8月原木和鋸材進口金額累計達到545.4億元,同比下降15.6%。
造成木材進口量連續第六個月“跳水”的主因有三點:
從需求端來看,房地產調控延續,木材消費彈性受限。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開發商拿地、開工意愿降低,新開工住宅項目數量持續減少,竣工端亦同步放緩。作為上游建材,建筑與家裝用材量同步下滑,對進口原木及鋸材形成直接負面傳導,導致進口量持續承壓。
從成本端來看,全球供應鏈波動持續推高進口成本。國際海運、陸運和集裝箱等運輸所需成本持續波動,疊加木材原料價格呈上漲趨勢,進口成本高企但國內銷售價格疲軟,嚴重壓縮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抑制貿易商進口意愿。
從木材商角度來看,長期在“進貨貴、賣貨難”的夾縫中求生,進口意愿進一步降低。有企業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庫存積壓、資金周轉困難已成為常態,部分企業甚至陷入虧損。因此只能普遍壓縮木材采購量級,并通過即期市場小批量補位,從而拉低進口節奏。
展望未來,行業人士表示,調整周期仍將延續。而有關中國木材進口量的實質性修復,關鍵在于房地產市場的復蘇信號以及全球供應鏈成本的穩定。就目前而言,木材進口“量價雙弱”的局面大概率將貫穿下半年。想了解更多木業信息,歡迎關注木材之家mucaihome.com。